鉸刀使用中常見的八大問題
一、孔徑增大,誤差大
鉸刀外徑尺寸設計值偏大或鉸刀刃口有毛刺;切削速度過高;進給量不當或加工余量過大; 鉸刀主偏角過大; 鉸刀彎曲; 鉸刀刃口上粘附著切屑瘤; 刃磨時鉸刀刃口擺差超差;切削液選擇不合適; 安裝鉸刀時錐柄表面油污未擦干凈或錐面有磕碰傷; 錐柄的扁尾偏位裝入機床主軸后錐柄圓錐干涉; 主軸彎曲或主軸軸承過松或損壞; 鉸刀浮動不靈活;與工件不同軸; 手鉸孔時兩手用力不均勻, 使鉸刀左右晃動。
二、孔徑縮小
鉸刀外徑尺寸設計值偏??;切削速度過低;進給量過大;鉸刀主偏角過??;切削液選擇不合適; 刃磨時鉸刀磨損部分未磨掉, 彈性恢復使孔徑縮小; 鉸鋼件時, 余量太大或鉸刀不鋒利, 易產生彈性恢復,使孔徑縮小;內孔不圓,孔徑不合格。
三、鉸出的內孔不圓
鉸刀過長,剛性不足,鉸削時產生振動;鉸刀主偏角過?。汇q刀刃帶窄;鉸孔余量偏;內孔表面有缺口、交叉孔;孔表面有砂眼、氣孔;主軸軸承松動,無導向套,或鉸刀與導向套配合間隙過大;由于薄壁工件裝夾過緊,卸下后工件變形。
四、孔的內表面有明顯的棱面
鉸孔余量過大;鉸刀切削部分后角過大;鉸刀刃帶過寬;工件表面有氣孔、砂眼;主軸擺差過大。
五、內孔表面粗糙度值高
切削速度過高;切削液選擇不合適;鉸刀主偏角過大,鉸刀刃口不在同一圓周上;鉸孔余量太大; 鉸孔余量不均勻或太小, 局部表面未鉸到;鉸刀切削部分擺差超差、刃口不鋒利,表面粗糙;鉸刀刃帶過寬;鉸孔時排屑不暢;鉸刀過度磨損;鉸刀碰傷,刃口留有毛刺或崩刃; 刃口有積屑瘤; 由于材料關系, 不適用于零度前角或負前角鉸刀。
六、鉸刀的使用壽命低
鉸刀材料不合適;鉸刀在刃磨時燒傷;切削液選擇不合適,切削液未能順利地流動切削處;鉸刀刃磨后表面粗糙度值太高。
七、鉸出的孔位置精度超差
導向套磨損; 導向套底端距工件太遠; 導向套長度短、精度差;主軸軸承松動。鉸刀刀齒崩刃鉸孔余量過大;工件材料硬度過高;切削刃擺差過大,切削負荷不均勻;鉸刀主偏角太小,使切削寬度增大;鉸深孔或盲孔時,切屑太多,又未及時清除;刃磨時刀齒已磨裂。鉸刀柄部折斷鉸孔余量過大;鉸錐孔時,粗精鉸削余量分配及切削用量選擇不合適;鉸刀刀齒容屑空間小,切屑堵塞。
八、鉸孔后孔的中心線不直
鉸孔前的鉆孔偏斜,特別是孔徑較小時,由于鉸刀剛性較差,不能糾正原有的彎曲度; 鉸刀主偏角過大; 導向不良,使鉸刀在鉸削中易偏離方向;切削部分倒錐過大;鉸刀在斷續(xù)孔中部間隙處位移;手鉸孔時, 在一個方向上用力過大, 迫使鉸刀向一端偏斜,破壞了鉸孔的垂直度。
拉刀的分類與特性剖析在汽車液壓元件、航空航天領域以及工程機械的內齒加工過程中,拉刀憑借其多齒設計,實現(xiàn)了高精度與高效能的完美結合。依據拉刀的結構差異,可將其分為三種主要類型:組合式拉刀、整體式拉刀和裝配式拉刀。組合式拉刀以其獨特的模塊化設計,不僅減少了材料的使用,還簡化了制造流程。當拉刀的齒部出現(xiàn)磨
花鍵量規(guī)應用指南花鍵量規(guī)的構思與打造,關鍵在于保障工件花鍵孔及花鍵軸配合的精準特性與順暢互換性。而這里的互換性,實質就是要確保各部件之間可靠的可裝配性。在實際操作中,借助綜合花鍵量規(guī)對實效邊界進行精準把控,即可達成這一目標。所謂實效邊界,即由最大實體尺寸攜手形位綜合誤差所勾勒出的邊界范疇。在花鍵的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