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削精度達不到要求怎么辦?
工件內孔尺寸超差
孔擴現象
原因
新拉刀或新刃磨的拉刀常發(fā)生擴孔現象。這是由于刃磨前面時產生的毛刺在拉削時倒向后面,增大了拉刀實際尺寸。毛刺對直徑的影響一般為0.01~0.02mm,有時也可達到0.03~0.04mm。
解決方法
1.提高前面刃磨質量,在刃磨后面前先磨前面,將前面的精磨余量減小到最小。
2.刃磨前面時進給要輕緩。
3.刃磨之后進行適當研磨。
4.新拉刀或新刃磨的拉刀先拉削一次鑄鐵制件,可消除大部分毛刺。
孔縮現象
原因
圓拉刀消除毛刺以后,在拉削韌性材料時,有孔縮現象;拉削薄壁工件時,也有孔縮現象??卓s量隨情況不同而有較大差異,最大可達到0.02~0.04mm。徑向拉削力使工件內孔產生彈性漲大變形,拉刀通過后,工件彈性恢復。
解決方法
1.通過試驗找出孔縮量數值,適當修改拉刀校準齒尺寸。
2.保持切削刃鋒利、增大前角、減小齒升量、提高拉削速度和采用潤滑性能好的切削液均能減少徑向切削力,有利于減小孔縮量。
3.對薄壁零件盡可能先拉孔,后加工外表面,盡量減小拉削時工件的薄壁狀況。
工件孔形畸變
圓孔呈橢圓形,正多邊形呈不等邊多邊形
原因
拉刀下垂或偏斜,工件基準面與預制孔不垂直,或在工件基準面和夾具定位面之間有異物,都造成拉刀軸線和工件基準面不垂直,使孔形畸變。
解決方法
保證拉刀的正確工作位置,保證工件基準面與預制孔的垂直度,保持工件及夾具端面的清潔、平整。
拉削工件外表面時,廓形畸變
原因
帶黑皮的毛坯夾固不牢,拉削過程中移動,夾緊力過大時又造成工件變形。
解決方法
提高工件剛度 ,采用漸成式拉刀,粗、精拉削在不同工位進行。
端面或軸截面孔形畸變
原因
薄壁工件壁厚不一致時,在端面中孔形畸變,或在軸截面中孔型畸變。
解決方法
減小齒升量和同時工作齒數,采用螺旋拉刀,在工藝上先拉孔,后加工成薄壁,利用夾具加強薄壁部分等
薄板工件內孔成錐形孔
原因
拉削時工件撓曲,彈性恢復后,進刀一側孔徑變大,出刀一側孔徑變小。
解決方法
保持拉刀鋒利,加大前角,減小刃帶寬度。
孔位置偏移
(1)預制孔和拉刀前導部間隙過大。解決途徑是嚴格控制制造精度,保證要求的配合間隙。
(2)拉刀柄部和機床卡頭配合不良,安裝不當,使拉刀傾斜。解決途徑是保證卡頭和柄部的良好配合,使用滑動支架支撐拉刀尾部。
(3)圓拉刀直徑兩邊鋒利程度不同,拉刀向徑向力較小的一側偏移。解決途徑是刃磨前刃面時要仔細操作。對彎曲的拉刀要校直后再刃磨。
(4)拉削花鍵時不拉圓孔,由于小孔和拉刀前導部間隙大而使花鍵位置偏移。最好使用內孔——花鍵復合拉刀一次拉出大、小徑。對小徑定心花鍵,應采用同心式拉刀。此外,應避免拉刀彎曲。
(5)工件材料硬度不均勻,拉刀偏向硬度較低的一側。因此,在熱處理工藝上應保證工件硬度均勻一致。
(6)拉削時,切削液僅澆注拉刀的一側,該側切削力小,拉刀會向切削力小額一側偏移。因此,要保證切削液充足地澆注到各方向上。
(7)拉刀本身精度不高,拉刀型面偏離理論中心,此時應更換新的合格拉刀。
拉刀的分類與特性剖析在汽車液壓元件、航空航天領域以及工程機械的內齒加工過程中,拉刀憑借其多齒設計,實現了高精度與高效能的完美結合。依據拉刀的結構差異,可將其分為三種主要類型:組合式拉刀、整體式拉刀和裝配式拉刀。組合式拉刀以其獨特的模塊化設計,不僅減少了材料的使用,還簡化了制造流程。當拉刀的齒部出現磨
花鍵量規(guī)應用指南花鍵量規(guī)的構思與打造,關鍵在于保障工件花鍵孔及花鍵軸配合的精準特性與順暢互換性。而這里的互換性,實質就是要確保各部件之間可靠的可裝配性。在實際操作中,借助綜合花鍵量規(guī)對實效邊界進行精準把控,即可達成這一目標。所謂實效邊界,即由最大實體尺寸攜手形位綜合誤差所勾勒出的邊界范疇。在花鍵的加